妈妈不是应该做这些的人,而是愿意为你做这些的人 / 幸惜
- xingxi chia
- 6月23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那天在家幫媽媽處理雞肉,洗雞油、剪雞皮、拔碎毛……就是那一些備料工作。做完後,媽媽順口說了一句:“謝謝。”
她其實常常這樣,只要我們幫忙一點點家務,她都會說謝謝,很自然、也很習慣。
但我突然想到一件事,媽媽在做飯、洗碗、打掃、處理食材的時候,我好像,真的很少跟她說謝謝。偶爾會誇她煮得好吃啦,但要很直接地說一句“謝謝你”,好像真的沒有。
我是不是太習慣媽媽的“理所當然”了?她本就不是“應該”做這些,她是“願意”,才做的。

“謝謝”是互相看見和價值
我很喜歡一位生活博主,她從中國嫁到英國。她的家庭讓我印象很深,每次吃飯前,她先生都會問孩子們:“要說什麼?”
孩子們都会马上說:“謝謝媽媽。”
連她的先生也會溫柔地說一句:“謝謝親愛的。”
連先生也會對太太說:“謝謝親愛的。”
我每次看到這段,都會有點感動。因為“謝謝”這兩個字,媽媽笑了。他們沒有讓媽媽,變成那個“你應該......”的人。
没有谁「應該」...... 家是我們的
沒有人喜歡成為“應該”的人。除非那是有報酬的工作,否則長期無條件地付出,是一種巨大的消耗。
”謝謝“,「不應該」是對媽媽的獎賞,而是對她付出的看見、理解、肯定。
我們會在節日裡送花、送禮,卻忘了日常一句簡單的感謝,可能更讓她更开心。
從一句簡單的“謝謝你”開始
從今天開始,練習對媽媽說一句謝謝。
在她煮好飯的時候,在她幫你摺好衣服的時候,在她默默承擔的每一刻。
因為她不是應該為你做這一切的人,而是願意為你做這一切的人。
這份願意,本就值得被珍惜與回應。
Comentarios